A股纳入MSCI指数提至20%
本报讯 ( 朱开云 张钦)3月1日早间,明晟公司(MSCI)宣布,增加中国A股在MSCI指数中的权重,并通过三步把中国A股的纳入因子从5%增加至20%。MSCI将根据时间表增加中国A股在MSCI指数中的权重。
MSCI表示,此项决定是基于MSCI与全球多家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咨询。参与咨询的投资者包括资产拥有人、资产管理人、经纪人/交易商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
对此,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昨日表示,MSCI提升A股纳入因子,充分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改革开放的认可,以及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信心。
他表示,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继续欢迎境外长期资金进入国内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和跨境交易机制,加强监管,积极推动境内股票及其他衍生品市场扩大开放,不断满足国际投资者管理风险的需要。
招商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招商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基金经理白海峰认为,本次纳入比例提升是预料之中的,他认为,虽然自2018年6月以来的市场是单边下跌的,但MSCI对A股的配置却是超预期的。而本次提升纳入比例的时点,其实也反映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对A股投资价值和估值水平的基本判断。
明晟预料纳入因子提高到20%后,将吸引逾800亿美元资金流入。但事实上,自A股纳入MSCI以来,外资流入量、主动资金占比及MSCI纳入权重的提升速度均远超市场预期,因此,白海峰预计纳入因子提升到20%所带来的增量资金很可能会再次超过市场预期,对MSCI相关基金更是直接的利好。
白海峰分析,如果将明晟20%纳入因子带来的资金量与今年北上外资和富时纳入A股带来的增量资金加总,预计今年外资在A股的资金量可能会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与国内公募基金、保险基金两大机构投资者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这样看来,A股市场机构化、国际化的趋势已然非常显著,这是一个势不可挡的必然趋势,当然也会对A股市场风格、估值定价等各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供图/视觉中国
同股不同权企业 将纳入港股通
本报见习记者解旖媛
自港交所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以来,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纳入港股通投资标的的话题便不断被提起。
8月2日晚,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公告表示,为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机制,沪深港交易所就在港上市的不同投票权架构(WVR)公司股票首次纳入港股通股票范围时须满足的条件达成一致意见,并就此对《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实施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实施办法》(以下统一简称为《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征求截止到8月9日,修订完成后,同股不同权公司股票将获准纳入港股通标的。
设准入门槛选优质标的
沪深港3家交易所表示,考虑到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内部治理、股东权利等存在特殊性,在港股中也属于新品种,为充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经沪深港3所共同研究评估,拟定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股票首次纳入港股通股票的具体要求。
在《实施办法》中增加的第五十六条规定了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股票的首次纳入条件。具体包括:一是满足稳定交易时长,公司在香港上市时间需符合“6个月加上20个港股交易日”;二是达到一定市值要求,即考察日前183天(含考察日当日)日均市值不低于港币200亿元;三是符合流动性安排,即最近183日港股总成交额不低于港币60亿元;四是合规性条件,上市以来股票发行人和不同投票权受益人未因违反联交所对具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企业管治、信息披露以及投资者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规定,而受到联交所公开指责、其他公开制裁或者触发不同投票权终止情形等。
此外,深交所还进行了几处配套修改。其规定,第五十六条规定范围内的股票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纳入港股通股票:一是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被实施风险警示、被暂停上市或者进入退市整理期的A+H股上市公司的相应H股;二是A股在上交所风险警示板交易或者被上交所暂停上市的A+H股上市公司的相应H股;三是在联交所以港币以外货币报价交易的股票等。
小米等中企有望获南向资金加持
按照当前的标准,在港交所上市的小米集团、美团都有资格被纳入港股通。若阿里巴巴也回归港股上市,或也将纳入港股通,南下资金可以直接参与买卖。
受此消息的影响,8月5日开盘,小米集团股价一度上涨超5%。实际上,去年7月,小米集团作为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企业在港交所上市之后,关于港股通扩容纳入此类公司的猜测就未曾间断。但在小米上市后不久,上交所、深交所发布通知,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股票暂不纳入沪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范围。此后一个交易日,小米股价大跌近7%。
对于暂不将同股不同权的企业纳入港股通的原因,上交所在去年7月表示,经过对内地券商和投资者的调研咨询,多数投资者表示对新的证券品种缺乏了解,有的投资者希望在内地市场先推出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并熟悉后再做判断。有券商人士也表示,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在香港市场也是一个新生事物,应等此类公司在港有一定数量和市场运行基础后,再考虑让内地投资者参与。
从小米集团在港交所上市后的股价表现来看,投资风险确实存在。2018年7月,小米集团在香港上市,发行价为17港元。创下22.2港元的高点之后,股价便一路下跌。时至今日,股价跌破9港元,创上市以来新低。今年以来,为维持股价,小米集团不得不频繁回购股票,并触发创始人雷军和林斌不得不将A类股转换成B类普通股,以维持同股不同权比例不上升。数据显示,7月25日,雷军及林斌将其手中的1882.7万及1052.0万A类股转换成B类股,迄今为止小米集团今年回购了1.25亿B类普通股。
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机制
A股同股不同权股票何时纳入互联互通机制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话题。近日,沪深港3家交易所同时就此发布联合新闻稿称,科创板股票中的A+H股可纳入沪股通。
上交所表示,根据沪深港通现行业务规则,A+H股公司股票属于沪深港通股票范围,原则上包括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A股及其对应的H股。由于上交所科创板是一个全新的板块,在交易、监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与上交所主板存在差异,通过沪股通参与科创板交易需要进行相应的业务、技术评估及准备工作。有鉴于此,沪深港交易所经协商决定,A+H股上市公司的A股为科创板股票的,将在沪港两市相关业务技术准备工作完成后纳入沪股通股票,具体纳入时间另行公布;基于对等原则,其对应的H股届时也将同步纳入沪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
据港交所日前公布的《现货市场交易研究调查报告2018》显示,2018年,中国内地取代英国成为港股第一大外地投资,占外地投资者交易金额的28%及市场总成交金额的12%。在互联互通机制下,内地投资者成为港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强势流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振港股行情,而内地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占比首超半数。
业内人士表示,3家交易所就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纳入港股通达成共识,初步搭建了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大动脉,进一步加深了上海、深圳和香港三地资本市场的,A+H两地上市的公司价差收窄压力会越来越大,会间接带动相关板块估值的提升,并反过来增加市场对新兴产业公司的吸引力,进而提升新兴产业板块在市场中的比重。
MSCI提高A股纳入因子的五大前提
MSCI提高A股纳入因子的五大前提
文/董登新
美东时间2月28日周四,MSCI公布,在对进一步增加A股在MSCI指数中权重进行咨询后,决定将现有大盘A股在MSCI全球基准指数中的纳入因子由5%提高至20%,分三步走:
第一步:今年5月半年度指数评审时,将指数中的现有的大盘A股纳入因子从5%增加至 10%,同时以10%的纳入因子纳入创业板大盘A股。完成后将包含共253只大盘股。
第二步:今年8月季度指数评审时,纳入因子升至15%。
第三步:今年11月的半年度指数评审纳入因子升至20%,同时,将中盘A股以20%的纳入因子一步纳入,其中包括符合条件的创业板股票。
三步骤完成后,MSCI新兴市场指数将涵盖253只A股大盘股,168只A股中盘股,形式上的权重占3.3%。
然而,MSCI提高A股纳入因子“三步走”的前提是:中国股市改革必须满足MSCI提出的五点要求,但许多媒体只谈提高纳入因子计划,却故意忽略MSCI对A股改革的附加条件和更高要求。
也就是说,中国A股改革若达不到MSCI提出的以下五个要求,那么,MSCI提高A股纳入因子的计划可能落空:
(一)进一步放松A股市场准入限制
目前,A股市场准入通道已得到了较大拓展,例如,QFII,RQFII,沪港通,深港通,以及即将开通的沪伦通。但在准入资质、准入额度、交易额度、持股额度,以及持股比例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或限制。
从2018年5月1日起,沪港通、深港通每日额度将扩大四倍,即沪股通、深股通每日额度将由130亿元调整为520亿元,港股通每日额度由105亿元调整为420亿元。
2019年1月1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公告称,为满足境外投资者扩大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需求,经国务院批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总额度由1500亿美元增加至3000亿美元。不过,截止2018年底QFII已动用的额度仅为1010亿元。
(二)放松对股指期货及衍生品工具的管制
A股历来习惯单边做多,从市场、股民到监管层都比较反感“做空”机制,甚至抵制“做空”机制,因此,在舆论上,似乎更鼓励股指期货“做多”,同时反对或指责股指期货“做空”;同样,在融资融券方面,事实上,只能融资“做多”,根本无法融券“做空”。这一切都表明A股市场缺乏真正的“做空”工具,不利于投资风险管理与风险对冲。然而,境外资本却将“做空”机制作为投资风险管理的必要工具。
2018年6月1日起,中国A股股票正式纳入MSCI指数,在2018年5月31日在上交所举行的启动仪式上,MSCI首席执行官亨利·费尔南德兹十分含蓄的指出:A股市场有时候并不会很有秩序,它总是牛市急剧上涨,熊市缓慢下跌。这是一种极大的市场风险,他认为,目前唯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的股指期货,在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型市场,你需要工具为投资者管理他们的投资风险。此时就需要股指期货这样的工具,融资融券的投资流程同样非常需要,它们对市场的正常、平稳运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亨利·费尔南德兹: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来进行做空现在仍不太容易。但从海外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做空机制是非常受到欢迎的。对他们而言,这是一个较为合理的管理组合风险机制。特别是在中国A股这样一个大型市场,公司数量很多,管理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他们需要对个股及时做空;第二,需要股指期货的交易,来辅助进行风险管理。
(三)改善结算周期
从互联互通渠道来看,港股通在证券交收时点上,实行T+2交收安排。T日买入港股的投资者,T+2日日终才可享有相关证券的权益;T日卖出港股的投资者,T日和T+1日日终仍可享有相关证券的权益。
就沪股通而言,香港结算与中国结算之间办理沪股通的证券和资金结算,遵循现行中国结算上海A股的结算规则和流程。香港结算与其结算会员之间办理沪股通的证券和资金结算,遵循香港结算的相关规定。
2018年6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措施,对现行QFII、RQFII的相关外汇管理政策进行调整,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取消QFII每月资金汇出不超过上年末境内总资产20%的限制;(2)取消QFII、RQFII本金锁定期要求,将现存的QFII投资3个月锁定期、RQFII非开放式基金投资3个月锁定期全部取消,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根据需要办理资金汇出;(3)明确合格机构投资者外汇风险管理政策,允许QFII、RQFII对其境内投资进行外汇套保,对冲其汇率风险。
(四)化解互联互通假期风险
2019年沪深交易所共有16个交易日休市,具体安排如下:(1)元旦:休市2个交易日;(2)春节:休市5个交易日;(3)清明节:休市1个交易日;(4)劳动节:休市1 交易日;(5)端午节:休市1个交易日;(6)中秋节:休市1个交易日;(7)国庆节:休市5个交易日。其中,假期风险最大的时段有两个:一是春节,二是国庆节。这前后两个假期分别长达5个交易日,若遇境内外股市巨幅波动,则有十分严重的风险。
2019年下列节假日期间暂停港股通服务:(1)元旦:港股通暂停1个交易日;(2)春节:港股通暂停7个交易日;(3)清明节:港股通暂停1个交易日;(4)香港耶稣受难节、复活节:港股通暂停2个交易日;(5)劳动节:港股通暂停1个交易日;(6)香港佛诞翌日:港股通暂停1个交易日;(7)端午节:港股通暂停1个交易日;(8)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港股通暂停1个交易日;(9)中秋节:港股通暂停3个交易日;(10)国庆节、香港重阳节:港股通暂停7个交易日;(11)待定:2019年12月23日(星期一)至12月31日(星期二)是否港股通服务,将待中国证监会关于2020年节假日放假和休市安排确定后由本公司另行通知。2019年港股通暂停服务时间总计为25个交易日,其中,假期风险最大的时段有两个:一是春节7个交易日暂停港股通服务;二是国庆节及重阳节7个交易日暂停港股通服务。
两边市场加总,2019年共有27个交易日不能完整的沪港通及深港通交易。如果遇到严重的国际市场波动,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五)设立综合账户交易机制
综合账户交易机制,其核心含义应该是将股票账户与基金账户、债券账户、衍生品账户,乃至QFII账户一体化。此外,在欧美市场开户,一个投资者通过一个账户可以同时投资境内外多个市场的股票或证券。在这些方面的开放,很显然不能一步到位,必须循序渐进。
以上五项改革要求或建议,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市场化、国际化改革的内容,值得我们监管层借鉴或反思,这将有利于倒逼A股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令人欣慰的是,这一次MSCI再没有提及A股滥停牌现象。这表明A股市场滥停牌整治已见成效。